这才是纽约最正宗的北京烤鸭,没有之一!
人有五感,形、声、闻、味、触,却唯独味觉最长久。
半个世纪前,一位曾经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的川菜大师,带着属于一个民族的厨艺,来到了大洋彼岸,从此开启了中国人在纽约的寻味之旅,堪称“纽约川菜第一人”。几个月前,唐人街上的中国银行旧址忽然改头换面,以餐馆形象示人,这就是“华园”,老板即是当年有着响当当名号的“第一人”的儿子。
整整四层楼的华园大气磅礴、鹤立鸡群,在Chinatown的街边十分亮眼。装修以大户人家的宅院为灵感,每一扇门窗都没有一丝一毫马虎,古色古香、如梦如画;甚至店内的装饰画、吊顶灯,都是老板精挑细选从国内运来的,从骨子里就流着纯正的东方血液。虽然奢华,却丝毫不带俗气之味,细细嗅来倒是充满了文化气息。单凭这对待装修的态度,就能看出老板做事追求极致,身上有一股匠人专注的劲儿,内敛却坚定。
这种匠心更是体现在对待菜品的态度上。从色、形到香、味,华园的很多道菜都经过数个版本的改良,力求把最美味的菜品呈现给食客。在营销至上的时代,能够潜心研究菜品、专注于口感的餐厅已经寥寥无几,华园算是其中之一。
烤 鸭
在纽约做烤鸭生意,成本和风险都很大。然而抱着单纯的愿望,仅为了给客居异乡的纽约华人带去家乡的味道,华园老板毅然决定投入设备与人力,只为做一炉好鸭。
在烤鸭火候的掌握上,一张一弛之间,就能决定鸭子的成败,因此烤鸭师傅们的功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但是为了追求效率,很多烤鸭店现在已经换上了不见明火的电子烤炉,标准化流程,操作简单,节省成本。然而流水线上出来的烤鸭,缺失的不仅仅是明火锤炼过的市井气,更损失了烤鸭师傅经岁月磨砺的一片匠心。没有了人情味,即使刚出炉的烤鸭,也是冷冰冰的。
明火炙烤过的鸭子就像上过一层釉彩,色泽红艳、油亮酥脆、焦香浓郁,外皮包裹着滋滋流油的白肉,肉质香嫩却不松散,细细品来,能尝到果木炙烤过的淡淡清香,着实达到了肥而不腻、满齿留香的境界。
除了清白交杂的葱段、爽口的黄瓜条,小碟中的雪梨却成为了整道菜的点睛之笔。雪梨经常作为法式鹅肝的配菜出现,用以解腻,还能提升鹅肝的层次感。华园独具创新,将雪梨的清甜融入传统的烤鸭,焦香浓郁却没有炭烤的苦涩,结合得恰到好处。
华园在秉承着传统理念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创新,一直潜心研究新菜谱。小编行走江湖多年,见过不少为了噱头而创新的餐厅,却大多都不伦不类,往往昙花一现,营销热度一过,就无人问津。然而华园的创意菜,以中华传统为本,融合了在亚洲接受程度较高的西式食材与制作工艺,做到了别出心裁,而且没有雷区。
牛 排
厚切的牛排盛在滚烫的石板上,迅速镶上一层焦皮将肉汁紧紧锁住,而内部却依然鲜嫩透红。牛肉筋道,一口下去,竟吃出了些许西北的豪爽之味。最令人惊艳的是牛排的配菜,选用绵密的小土豆和紫薯,加入正宗的川菜鱼香料进行炙烤,出锅后铺在牛排上,给西式的菜肴平添一抹传统的中国风,口味也更贴近中国胃。
酥 脆 牛 肉
第一眼看上去,这道菜相貌平平,入口却惊煞众人,一个酥字道出了正道菜的玄机。牛肉条裹着一层薄薄的淀粉,经过高温煎炸出锅,立挺成形、香酥脆嫩,完全尝不出油炸后的腻味。虽是川菜,但是口感并不单一,甜中带辣,让人越吃越上瘾。
糖 醋 鱼
鱼炸的恰到好处,鱼肉鲜滑,搭配上酸酸甜甜的糖醋酱以及水果和小番茄,让口感升华。
干 煎 鸭 肝
干煎鸭肝是头盘中非常惹眼的一道。其实在法餐中,90%的用材也是采取了鸭肝。而鸭肝通常的做法分为冷派和干煎两种。干煎的做法搭配上酱料以及梨一起吃如口中,口感肥而不腻,非常鲜嫩肥美。
姜 葱 龙 虾
对菜品的极致要求,每一只龙虾都有足足三磅。然后用姜葱爆炒。大块的龙虾肉不仅弹牙更香口。龙虾块够大,吃起来口感才能如此过瘾!
甜 品 •
“中餐技艺的精华,有一半体现在茶点里。”华园专门聘请了中式点心师傅,全天候供应茶点,保证每一道上桌的甜品都是新鲜现做的。儿时的味道在这里历久弥新,仿佛童年的记忆刚被热气腾腾的南瓜饼打开,又被绵密香脆的红豆春卷勾了去。
不知何时开始,整个中餐产业开始变得越来越浮躁:番茄酱代替了糖醋汁,炸肉的淀粉越裹越厚。人们不再对菜品本身挑剔,而更在意拍的照片美不美、发出来的朋友圈有多少点赞。川菜馆虽然越来越多,口味却越来越雷同。流水线一般的后厨操作让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传统早已不见踪影。川菜诚不可无辣,却绝非逢菜必辣,它是当麻则麻,当辣才辣,甚至部分川菜品种是既不辣更不麻的。川菜厨师配品,讲究浓淡交错,疏密得宜,疾中有徐,紧凑中有平缓。绝不是用干辣椒烩炒就能达到的境界。
在闹市开店不难,而身处闹市却不忘本心,专注于菜品本身,实属难得。华园精益求精,只为一口家乡的味道。咫尺匠心难,回味过后,其他的就留给光阴见证吧。
往期回顾:
上一篇:[吃货福利]纽约2018冬季餐厅周餐厅推荐,错过等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