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讯文章详情

他四十岁辞工,守护最后一脉皇家弓箭铺

2018-03-16阅读 89 新浪新闻 我要关注


新浪文化倾情打造【大国匠人】项目


【大国匠人·手艺物语】+【大国匠人·遇见非遗】

--技艺雕琢时光之影--还原匠人最初模样--

--人与技艺日日相依--传递暖心匠人精神--


对话系列


▲用流量也值得看的短视频



杨福喜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第十代传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辞工守护三百年传统技艺


聚元号始创于康熙末年至今已近三百年

聚元号传承到杨福喜已经是第十代。 “我其实应该怎么说呢,我这人有点桀骜不驯,上学的时候不是个好学生,上班的时候不是个好工人,说白了就是比较抗上,不愿意让任何人领导我,这样的话,在哪儿工作也都觉得不爽吧。


后来就琢磨我能干点什么呢,就干一个没人能管得了我的工作,想来想去,只有我们家这个老手艺,而且我本身也喜欢这个手艺活,从小就喜欢做木工活,做家具,做得很多。


到了1998年,我把工作给辞了,跟着我父亲,正式开始做弓箭。因为那时候看到我父亲也快七十岁了,而且身体不是很好,所以说我也很着急,要把这个技术学到。”


1998年,杨福喜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正式跟随父亲学习制作中国传统弓箭,到现在已近二十年。    


杨福喜怕这手艺失传,所以十分努力的学习技艺。在他的技艺渐入佳境的时候,赶上了国家保护非遗的政策。2006年,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时候,也是得到了国家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张完美的弓来之不易



传统弓箭全名叫“筋角木反曲复合弓”


传统弓箭全名称叫“筋角木反曲复合弓”。筋角木有几种必须用的原材料,比如牛筋。牛筋起到韧性作用,没有牛筋一张弓就无法完成。牛角起到弹性作用,如果没有牛角,弓的弹性就很差。木头是指弓的胎子,竹胎、木胎,还有木质的弓梢。


 “反曲”意思有很明确了,弓在制作时,弓胎需要反方向用力的,以最大程度发挥它的弹性,这也是中国传统弓箭的一个特点。


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很多难得的原材料以及很高的技艺,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制作出一张完美的弓。

吴宇森上门求“弓”



“聚元号”名声越来越大,各界名人前来订制弓箭


吴宇森曾在拍摄《赤壁》时带着图纸来向杨福喜订制500套弓箭。杨福喜看过后发现图纸上的弓箭根本就不是中国传统弓箭的样子。


在杨福喜的坚持下,吴宇森最后放弃了原来的图纸,由杨福喜为剧组设计制作了一张弓、一个汗弩、一个连弩,再让道具照葫芦画瓢进行批量制作。


杨福喜表示“现在不少影视剧拍出来的弓箭使用方法都是错误的,这对年轻人了解正确的弓箭技艺有很大的影响。”

制弓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在杨福喜心中并没有最满意,只有比较满意的作品。


“一张弓成与败,做完之后这张弓到底能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师傅能够在这张弓没做的时候就有预期,没有,都是做着看。它的魅力就在这儿。”


杨福喜曾经用白牛角做过一张弓,十分喜爱,最终卖给了一个军人。


因为十分喜爱这张弓且这是跟父亲一起制作的最后一张弓,杨福喜本想永久珍藏不想卖。而且弓本身具有不可复制性,首先牛角可遇不可求,有可能1000只牛角中只能发现一只或者两只白牛角,非常难得。


另外工艺方面,力量、技艺都是可以说是很难再见到那么好的弓了。但是求购者十分执着,加上按规矩来说,凡是在屋里摆放的弓都是可以出售的,而且在交谈过程中,杨福喜发现这位朋友是一个心思非常缜密的一个人,很懂弓也爱弓,这张弓到了他的手里不会被糟蹋,最终“忍痛”卖了这张最喜爱的弓。


聚元号一百周年特制的纪念弓

杨福喜家里有一张道光三年为聚元号一百周年特制的纪念弓,至今已两百年,仍然可以用。在道光三年之前,弓箭铺位于在故宫西华门,隶属于造办处,是造办处下属的一个弓作。


道光三年以后,由于国库空虚,且开始大量引进火器,弓箭在战争中的用途也越来越少,所以弓箭行的艺人被迁出故宫,搬到东四弓箭大院里,待遇也大不如前。


当时的老掌柜自己做了这张纪念弓。老掌柜曾撂下话来,说这张弓不管到什么时候,不管给多少钱都不能卖,要永远留在店里。直到现在杨福喜仍遵循着老掌柜的祖训,将这张弓完好的保留。

数以万计的箭簇种类


中国的箭簇种类非常多

存世量比较大的箭簇大概就有一千来种,如果要把所有的箭簇都收集到一起的话,会有一万种之多。不同的箭簇有不同的功用。比如战争专门有战争用的箭簇,打猎有打猎的箭簇。


就战争来说,国家军队和贼兵用的箭簇就有很大区别。被大众熟知的梁山好汉、瓦岗寨他们都喜欢用三棱、四棱的,叫透甲锥。


透甲锥威力很大,可以将软甲射透。打猎的时候,也会依据猎物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箭簇。比如狗熊和兔子,所用的箭簇就是不同的。

扳指套、镇屋弓,小物件里说法多


扳指套是过去满族人是否懂得射箭的标志物

过去满族人出来腰上都挂着,扇套、笔套、扳指套。如果一个人腰上挂着扳指套,说明他懂得射箭,可以切磋交流射箭的技艺。如果一个人的腰上没有挂着扳指套,就说明这个人是文人,并不懂得射箭。


 “镇屋弓”是镇宅用的,在过去的满族家庭,一般生了男孩都要做一个挂在床头。


另外,在过去,家里面有人老有病,或者做买卖老不挣钱,都愿意请这么一个“镇屋弓”摆在家里面镇一镇。做“镇屋弓”有一个规矩——不能随便做。有人到家里提出来要这个东西才做,没有人要的时候不做。


当年讲究请“镇屋弓”,而且有一个规矩,就是买一般的弓箭可以讲价但是“镇屋弓”不讲价,但同档次的弓,“镇屋弓”不能高过同档大弓的价钱。(同档大弓即竹弓,只有竹子,没有牛角和牛筋)

弩并非“诸葛连弩”



现在很多将弩称为“诸葛连弩”,这实际是一个误区


事实上弩的出现比诸葛亮早三百多年,只是在诸葛亮之前没有人把它用于战争。最初弩是一种半农具,半武器性质的用于看家护院的武器。


诸葛亮第一次将弩用于战争,后来很多人认为它是诸葛连弩,实际上它比诸葛亮早三百多年。虽然弩不是“诸葛连弩”但“半支箭”是诸葛亮的原创。


“半支箭”比整支的箭要短一半,这是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之后想到的。诸葛亮想到“我今天能借来他的借,那保不齐什么时候他能借了我的箭,他能打我。


他说我能捡到他的箭去打他,让他捡到我的没有用”。聪明如诸葛亮想出在弓上放一个装置,射出半支箭,敌人捡到这半支箭也没有用。

传承不应“一条腿走路”


传承不仅仅是是技艺的传承,还有射艺的传承


杨福喜认为现在制作弓箭的技艺的传承已经没问题了,他的儿子和徒弟们都已经做的很好。但与此同时射艺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现在全国开了很多射箭馆,但都用着现代的弓、现代的射法,几乎所有的场馆都讲地中海式。杨福喜希望能够有一个属于中国的传统射艺馆,馆内能够完全按照传统方式射箭,能够培养青少年传统的射艺。

来源:文化拾物

(点击图片获取聚元号弓箭制作过程全揭秘)

5分钟让你了解中国仅剩一家的皇家弓箭制作技艺




来源:新浪文化

更多新闻


●和你最心水的明星偶像一起读宪法,就现在!

●外交部长发飙,全国人都在骂,这种中国人,日本人都觉得恶心

44岁的黄渤凭什么受邀进中南海参加座谈?

女子上班接30秒老公电话被开除,公司:赔3万都要辞退你!

上一篇:嫁女儿发现准女婿才是亲生儿子,这比电视剧都狗血!

下一篇:中国政要"梦之队",最全收藏版!速速转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