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舌尖3》给予高评价的观众大多是外国人或者远离家乡的华人。
YouTube上许多外国人给舌尖点了“dislike”,原因只是:“吃不到啊” 有人评价“The complexity of food in China is so complex, even Michelin Star critic are blown away because Chinese culsine incorporates texture, taste, presentation more than any culsine found around the world.”(你根本想象不到做中餐有多复杂……连米其林厨师都比不上好吗……因为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这点任何国家都比不过)。
还有很多华人看了《舌尖3》被感动、勾起思乡之情。
据《北京青年报》总结梳理,槽点大多聚集在以下几方面。
“舌尖”系列成功,恰如其分的解说词功不可没,不过,“舌尖3”解说词却被网友抓出不少“破绽”。
知乎上,网友“笑道人”几乎是逐字逐句列出了第一集解说词的问题:“集万物于一山,使得蜂蜜饱含清甜”——蜜源植物繁杂的蜂蜜不会清甜,反而会带有常见混合蜂蜜没有的药味;云南石锅并不起源于云南,而是四川藏区的石锅器型传入改良;穿山灶系摆拍,摆酒的是厨师家,豫西并无拜大厨一说;“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厨师唯有一把厨刀”——后片中瓜雕处立刻出现各种雕花刀;章丘铁锅,“必须历经12道工序、再过18遍火候、1000度高温锤炼、经过36000次捶打”此处都应该是虚指;“泡菜是四川人的命”实际上并没有。
注:舌尖播出后,洛阳纸贵,章丘已无锅!!
第三集“宴”中,讲述园林家石放苦寻“太湖之冠”花鲈不着,只好以家养鲈鱼替代,但是微博认证为“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卓诚”的网友较真儿说,“出镜的并不是花鲈而是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肉质上差了几个级别”。
上海《新闻晨报》援引水产研究所专家的话称,“太湖水产中被大众认可的是‘太湖三白’,没有‘太湖鱼中之冠花鲈’之说”。
第四集“养”中展现石屏药膳,出镜的“石仙桃清蒸鳤鱼” 也被网民指出,“绝对不可能是鳤鱼,(可能是)草鱼或者光倒刺鲃/中华倒刺鲃之类的种”。这种说法同样被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渔业)方面的专家确认。
在该集中大篇幅讲述的广东煲汤也引发争议。节目播出后,广东有媒体发表文章称,广东人肾脏病高发与煲汤有关,“广东人煲汤讲究‘煲三炖四’,即煲汤三个小时,炖汤要四个小时,炖煮时间过长,导致汤中的嘌呤含量非常高,同时因为富含蛋白质,加重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肾脏负担。”
最让观众不知所措的,当属你想对着“舌尖3”流口水的时候,它却偏偏想让你流泪。翻回头看,第一集中,章丘铁锅“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以及第二集“香”中,下岗女工红姐对于煎饼摊的期望,表达还算克制;到了第五集“食”中,“食物”已经彻底沦为“情怀”的点缀。得月楼新老传承中,只看见松鼠鳜鱼一道菜;青岛摔面,大篇幅讲述的是孙师傅靠面养家的不易,原以为他讲到“拉面的师傅上门挑战最后甘心落败”时,此处会有画外音解释拉面与摔面的功夫究竟有何不同,结果——并没有;到了重病妈妈为女儿做早餐的故事,则成了地地道道的励志故事,感人、催泪,但好吃吗?
同样的感人故事在“舌尖1”中其实也有,但讲述方式完全不同。比如“虾酱奶奶”。一个老奶奶在偏僻的小作坊生产很受欢迎的虾酱,对着墙上的一张照片,老奶奶忽然哭了。原来照片里的人是老奶奶已逝的老伴,他俩在一起做了一辈子的虾酱。短短几句画外音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
对于《
》8集背后的逻辑关系,总导演刘鸿彦表示,之所以做这样的结构,其实是有内在的思考、逻辑和表达体系的,“大家都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这个博大精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不仅仅是这个东西是怎么切的,怎么做的,背后肯定有更深层的东西。我们希望呈现这个食物是怎么做的,再把背后附着的东西挖掘和呈现出来。”制作:V
上一篇:华人签证放宽5年、居留延长! 收入低为何还买得起房? 这些"华人"话题, 每一项都与你我息息相关!
下一篇:美13名子女禁室受虐! 一天一顿饭, 一年洗一次澡! 被救出后看哈利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