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华人超级家庭:6朵金花个个成材
------
华人家庭移民到美国,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的教育。
一来担心孩子没有办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二来担心孩子完全被西化,彻底忘记了华人优秀的传统文化,变得中不中,洋不洋。以至于有的家庭教育失败,直呼:“为了孩子不要移民美国”。
拜托,要移民美国你们说是为了孩子,现在自己教育失败了,又把孩子当成挡箭牌,孩子也是够冤的。
真正会教育孩子的家庭,会充分利用美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将中西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融合,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不优秀才怪。
在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当中,能够做到这样程度的家庭比比皆是,其中最完美、最优秀的家庭,公认为是当今美国交通部长——赵小兰家庭。
赵小兰一共与5个妹妹,全部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其中4人拿到了哈佛商学院文凭,工作之后,每位都是各自行业的翘楚!
当年老布什总统在了解到赵家的情况后,对自己老婆说,跟人家赵家的家长学学怎样教育孩子,看咱们这儿子笨的,以后除了当美国总统,还能干啥?
赵小兰的父母是怎样教育6个女儿的?这一家人又是怎样移民到美国?在美国成为华人家庭榜样的?这要从上个世纪,国共内战开始说起。
2
年少得志不骄,中年落魄不馁的父亲
------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城,如今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他的一生,因为1949年的那场历史变革而被改变了航向。
赵锡城先生
1928年生于上海的赵锡城,18岁考入国立交通大学航海专业,毕业后到远洋商船天平轮上实习,1949年,因为国共内战,商船无法返回上海,无奈只能随船来到台湾,并在台湾娶妻生女。
在台湾的赵锡城可谓少年得志,30岁的他参加了甲级船长特种考试,以第一名成绩通过,晋升船长,被誉为状元船长。30岁的船长,这在行业内至今都是一个传奇。
一般人混到这样程度,早就心满意足了,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决定去美国闯出更大的事业。
赵锡城先是一个人在美国打前站,这一去就是三年,三年来,他和四个留学生合租一间小公寓,白天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晚上只能睡沙发。
相夫教女,终身都在学习的母亲
孩子的成才不仅仅需要父亲的榜样,更需要母亲的影响。
赵家的母亲,名叫朱木兰,出生于安徽滁州一个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温婉贤惠
当初丈夫提出想要只身闯美国,朱木兰完全支持。和丈夫分别的三年里,她一个人肩负起了照顾孩子的重任。
随丈夫来到美国后,她从一句英文都不会,到后来50多岁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不仅培养了6位有出息的女儿,自己还保持了终身学习的习惯,与孩子共同进步。
在赵家,朱木兰负责制定家规。比如她规定,只要有客人来家吃饭,6个女儿都不能入席,而是守在客人身后,以非常恭敬的态度给大家上菜斟茶。
后来,赵小兰当了美国劳工部的部长,回到家里依然要遵循母亲制定的这条家规,以至于有的客人起身说:“这饭我实在吃不下去了,因为,赵部长还在旁边
有人问朱木兰,为什么要孩子这样做,她说:“我是教她们做Waitress,这何尝不是一种训练? 我的先生常对女儿说,人生做事好像开车,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时候必须左转右转。不要把伺候客人当做辛苦的事,当你们读书读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种休息吗? 何况在这当中,可以学到许多待人处世的道理!”
即便是家庭条件富裕,孩子们也要承担很多家务活,并且很小就要自己赚零花钱,赵小兰上大学的钱,还是自己贷款,后来工作的时候慢慢还清的。
朱木兰女士
4
中国式贵族教育,适合所有华人家庭学习
------
美籍华人、畅销书《我不是教你诈》的作家刘墉,曾经是朱木兰的研究生同学,也有幸被邀请到赵家做客,亲眼见过赵家的家教,他不无感慨地说,其实赵家的家教之道,就是“将中国传统的孝悌忠信与西方社会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既培养个人的独立性,更要求每个人对家庭的参与,透过沟通后产生家庭共同意识,达成彼此希望的目标。”
赵家一家人的成功,特别是六个女儿的成材,都离不开这种教育方式,这,就是中国式的贵族教育。
赵家人一开始都是从49年的大陆去到台湾的,他们身上那种民国知识分子家庭的涵养,在台湾得到了充分保留。
在赵小兰身上,更是被这种“中国式”的贵族教育深深烙印,她既有中国女性的优雅端庄,又有美国人的独立自信,并且对中国文化有自己的看法,比如美国人常说:“中国学生很安静,没有领导力”,赵小兰回应的是:“我们的文化要求我们对尊重他人,保持安静,但这不代表我们没有领导力。”
在美国政界多年,当过美国劳工部长和交通部长的赵小兰,谁敢说她没有领导力呢?所有人在见到这位东方女性时,都会被她的“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所感染。这都是家庭长期教育的结果。
赵家这种“中国式的贵族教育”,不完全迷信美国主流、也不完全沉浸在中国传统中,值得所有中国家庭学习。
来源:海那边
✿ 点击文章底部右下角写留言 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