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本地] 校园霸凌 未必流血

[复制链接]
HILOVEYOUTU 发表于 昨天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更可下载纽约情报站APP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月初,两名华裔少女在皇后区凯辛纳走廊公园遭集体殴打,引起社区广泛震惊。 案件虽发生在校外,施暴者多为青少年,行为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 许多家长站出来,除了要求严惩施暴者,更希望重新讨论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才算校园霸凌? 学校和社会应该如何面对?
据不少华人家长反映,除了这样的恶性殴打事件,许多孩子还长期在校遭排挤、羞辱、网络中伤,但校方回应常是「没有证据」、「不是在学校发生」,导致事件被淡化或无疾而终。 特别是语言霸凌与心理压力,即使对学生影响深远,却因「看不见、摸不着」而难以启动正式程序。 有家长试图为孩子办理转学,却被告知「未构成霸凌」,只因孩子没有外伤。

这样的标准显然过时,校园霸凌不是只有'打人'才算。 根据纽约市教育局的定义,言语攻击、社交孤立、网络羞辱等皆属霸凌行为。 然而,制度的落差在于,即使有明确定义,实际执行却缺乏工具与资源。 教师未受充分训练,心理辅导人力短缺,学生即使求助,也常被视为「小题大作」。 不少华人家庭受文化影响,对心理求助有所顾忌,更让问题雪上加霜。

虽然每次恶性霸凌的事件都大只能得到妥善处理,但是处理霸凌不能只靠个案惩罚,更要从制度与预防着手。 学校应建立有效通报系统,强化心理辅导,并将反霸凌教育纳入日常课程,而非每年一次的形式讲座。 教师与行政人员必须具备辨识与介入的能力,不能再以「没看到」、「不确定」为由被动应对。

校园霸凌不只是孩子之间的问题,更是教育系统是否守护弱者、是否理解心理伤害的试金石。 真正的安全,不只是装上几支监视器,更在于让每个孩子都知道——他们被保护、被理解,也有说话的权利。
点击下面文字可快速查看发布对应的便民信息!
纽约情报站让您的生活变的更简单

简介:纽约情报站是汇集全美75万粉丝的公众平台。除了实时新闻、找工招工信息发布、app社区互动,更有微信公众号推文探店等。如果你投稿、爆料、活动策划、商务合作,或者想邀请我们去探店,请联系主编微信: nyinf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情报站神秘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