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生活文章详情

Hippop没得看,连巧克力都不能吃了

2018-01-19阅读 79 一大口美食榜 我要关注



我要坦白。


作为一个新媒体人,我曾经为了流量,用过未经详实论证的数据,不止一次佐证以吸睛为目的的文章。


我在Spoon University曾经策划的文章之一,最早的版本出现在2015年


那是在美食媒体网站Spoon University。我是读者拓展编辑,每天大量进行本网站和竞争对手文章点击率和网页停留时间等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本网站读者最喜欢的内容关键词,和时下最流行的美食关键词。流量的增长就是我的KPI。


2015年的夏天,数据告诉我纽约美食界的流量关键词是牛油果榛子巧克力酱Nutella美式墨西哥快餐品牌Chipotle,于是我在给编辑部发的周报邮件里就进行了写作指导:


本周的关键词是牛油果,榛子巧克力酱,和chipotle。你们的切入点可以往“爱吃巧克力酱/牛油果可以帮助你…(瘦身,美白,减肥)” 或者关于这些关键词让人乍舌的点,等方向思考。


于是很快的,我们就有了两篇阅读量过百万级别的文章:意大利著名榛子巧克力酱品牌Nutella将于2016年停产?和 新科学表明,这些食物真的可以治疗抑郁。(里面包括了巧克力,牛油果等)


前者流量之大,压垮了我们的服务器。


当时每秒的在线人数基本在1800-2000上下


当然,结果是恶性循环。


我们虽然带来了流量,也带走了人们对于内容的信任。我们的网站大量充斥着自相矛盾的内容,随手一搜“宿醉”,你就会发现类似“这些治愈系食物可以缓解宿醉” “治愈系缓解宿醉的伪科学“ 等完全对立的文章和观点。


这样的媒体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它成功的融到了资本,有了钱就有了话语权。但它为了流量,阅读量,摒弃了作为媒体最基本的价值:读者的信任。



1 | 巧克力事件


巧克力这两天在外媒美食圈炸开了锅,原因也是伪科学被揭穿。


故事的起因是一块儿有机纯素牛油果黑巧克力。


起因是这块巧克力,号称欧洲第一款纯素有机巧克力


这是一块符合新中产阶级装逼市场需求的巧克力。它充满了“中产阶级健康生活”的关键词:纯素,有机,牛油果,黑巧克力。


不用动脑子你都知道他们的卖点:

纯素=低脂  

有机=安全 

牛油果=健康的植物脂肪  

黑巧克力=抗氧化。

目测此巧克力,吃完即成仙。


然而有一个很讨厌的人看了一下它的营养成分表。她叫茱莉,是个记者。


这样一个普通大小的有机纯素牛油果黑巧克力,每100克有581卡路里43克脂肪31克糖。85克的重量,售价约30多人名币。


随手拿起收银台货架廉价的吉百利巧克力,每100克534卡路里(还少一些),30克脂肪(也还少一些),56克糖(略多)。100克重量,约人民币20块不到。


好奇心让茱莉继续去调查。她发现了一些可怕的秘密。


2 | 动机是什么,真的很重要


“巧克力具有抗氧化的功能,是新一代的超级食物” 这个观念早已没有人质疑了。


它仿佛成了我们生活常识的一部分。我也是这个观念的坚持拥护者。本身就爱吃巧克力,多吃还能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那必须常备,以便随时在家制作新中产阶级装逼食品呀!


但这个常识是怎么来的?


追根溯源,这样一个机构进入了视线:玛氏可可健康科学中心。需要说明一下,玛氏跟爱马仕没有关系,它是MM豆和士力架背后的金主爸爸。


玛氏可可健康科学中心成立于1982年,由玛氏旗下的玛氏生物科学分支提供资金,专门用于研究可可豆的健康科学成分。在过去的30年里,这个分支发表了近140篇关于可可豆不同成分的健康优势。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元素叫:可可类黄酮 (Cocoa flavonoids)。


插一句,在1952年,科学对于巧克力的普遍定义还是相对负面的。一方面认为它会引起青春痘,一方面认为它里面大量的糖分会让人上瘾。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观点虽然老套,还是相对中立的。


1952年,舆论普遍对与巧克力还是:不要多吃 的概念。


玛氏可可健康中心成立后的30年,伴随着媒体的日益发展,巧克力变得越来越健康,也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巧克力非常健康。


此时此刻的巧克力不再只是糖果的一个分支了,而是:可以让人情绪变好增强人的行为认知能力提高血液流动速度治疗相关的免疫系统疾病的食物。甚至,一个研究声称,可可豆里面的成分显示出对”心血管疾病“的偏向性疗效。



得出这些结论的背后,是玛氏集团几百万美金的投资。


且不说结论是否真的正确,我们假象一下在这个中心科学员的工作流程:大学毕业,拿着生物科学的文凭,来到一个收入蛮不错的”玛氏巧克力健康中心”。每天所有的工作就是研究可可豆和健康的关系。如果想立项获得项目资金,假如内容是“可可豆是否会造成内分泌失调”,这样的内容会让公司未来更好么?发表以后,我能继续这份工作么?会有持续的项目资金的提供么?


所以,近140篇的可可豆研究报告,没有一篇是说可可豆不好的。



3 | 媒体也是错的


与此同时发展同样迅速的,是媒体内容的传播方式。自从自媒体诞生,内容变成了人人可以产出的产品。传统媒体想要赢,就必须为争夺“注意力”来战斗。毕竟一天24小时,每人可以用来支配的“精力”是很有限的。


所以才会有开头的故事。为了点击率,媒体开始找证据来支持自己以吸睛,而不是以真实,为目的的内容。


在巧克力这场舆论战中,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这位现身说法的John Bohannon博士,他的一个关于巧克力的研究报告,就被各种头端媒体大肆报道。


John Bohannon,约翰博士


媒体不知道的事,这个实验的整个过程,是约翰博士和德国一个媒体人的计谋。


2015年,这个约翰博士接到了一个德国电台制作人的电话。这个制作人正在做一个纪录片,讲的是“垃圾食品里的伪科学是如何洗脑大众的”。约翰博士表示,这里面的浑水实在太深了,怎么拍?两人最后的决定是,干脆从零开始,制造一个伪科学项目。然后看媒体世界的反应。


立的项目就是:巧克力的成分可以帮助人减肥。 


《塑形》杂志对于“巧克力可以减肥”的报道


约翰博士了解科学实验的过程,也知道水有多深。他和助理立即开始寻人,立项,做实验,一切都是依据科学步骤完成,得到的数字也确实是:每天吃巧克力的实验受众真的在一段时间后体重降低。 这一切数字和算法都是精确的。


但是,这里有违科学的是:在任何情况下,当你用多种指标来测量一小部分不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你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科学答案。科学实验的本质在于大样本下的共性,和最后的同行检验。约翰博士知道这个实验时经不起同行检验的,所以他跳过这个步骤,当研究做完报告写完后,直接上传到20多个科学论文发表平台。 


让他自己也惊讶的是,24小时内,很多平台就接受了这个论文,其中最具有权威的平台是国际医学档案组织. 


赫芬顿邮报关于“巧克力可以减肥”的报道


这个论文的发表带来的就是各种媒体的报道。从俄罗斯到英国到美国,从小网站到大杂志,不同的媒体都开始报道医学界的新发现:巧克力不仅不会让你变胖,甚至还能让你减肥。


大概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任何编辑想到了巧克力里的糖含量和脂肪含量吧。


4 | 所以,还吃巧克力么?


前天在巴黎贝甜,看见了网红食品脏脏包。我听说太古里二期Bad Farmer那家店已经排队到发指,黄牛在门口兜售都是100块一个。好奇心让我在巴黎贝甜买了一个尝尝。



巧克力夹心可颂+巧克力酱+可可粉。一口下去立即变身黑黑小脏猫。


好吃么?还行,高油脂高糖加酥脆口感的东西几乎是人脑不可能抗拒的组合。但好吃就是好吃,罪恶还是罪恶,也坚决不会认为自己在吃满满一大块儿抗氧化的健康食品。


毕竟,吃还是一个以开心为目的的运动。过分纠结卡路里,健康,反倒失去了吃饭的精华部分。至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兼听吧!


所以今晚你打算吃些什么让自己开心的东西?


文:梅姗姗

图:梅姗姗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点击标题,在这些文章里了解一大口

吃什么

烤串 | 卤煮 | 肥肠 牛肉面

烧鸟 | 小龙虾 | 煎饼

菓珍 | 桃子 | 冰粉 | 杏仁豆腐

去哪吃

成都 | 上海 武汉 广州 | 台州

南京 | 云南 | 潮汕 | 天津

听故事

大董 | 冯唐 | 董克平 | 侯德成

钱粮胡同 | 三里屯 | 雅宝路 | 胡同

看推荐

Best 100 | 北京小馆 

牛肉拉面 | 潮汕火锅 | 精酿啤酒

吃肥肠 早点 | 涮羊肉 | 冰品  




爱吃的人总会相遇。

上一篇:美食旅行团|一起去吃遍新西兰最大美食节吧

下一篇:来一大口,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吧!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