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文字,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
猴屿张家村是福建长乐一个乡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陆续来美国谋生,如今绝大部分村民已经在美国安居乐业。张家村的乡亲及其在美国生长的后人目前约有5000人,主要集中在东海岸。他们像福建其他地方来的新移民一样,勤奋工作、吃苦耐劳、培养子女成材,但张家村有一个传统让村人引以为荣—— 他们的后代子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40余人考进哈佛、普林斯顿、耶鲁等顶尖学府。
张家兄弟从小勤奋读书。(本文照片除署名者外均由张见銮提供)
标准最高
名校才入选光荣榜
张家村全村人都姓张,来美国后虽然分布在各个州,但依然保持着联系,每年有哪些乡亲的子女考上名校,猴屿联谊会都会记录存档。据介绍,这份“光荣榜”名单的甄选有着严格的标准:必须是全美前十名的大学才入选。
名单上列出了42名考入顶尖名校的张家村子弟及其家长的名字,其中41人考上美国大学,唯一例外的是一名在国内的张家村子弟刚考上清华大学,也名列其中。
这份名单看上去相当震撼,密密麻麻映入眼帘的全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等名牌大学名字。张家村人主要住在东岸,对东岸学校比较偏爱。粗略计算一下,其中剑桥大学1名,哈佛大学12名,耶鲁大学3名,普林斯顿大学2名,杜克大学2名,布朗大学2名,麻省理工学院(MIT)5名,宾州大学7名,哥伦比亚大学5名,康奈尔大学3名(其中有些人毕业于两个名校)。如此壮观的学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张家村大概都是独一无二的。
张家三兄弟从小在父母开的餐馆帮忙。
在选读专业方面,大部分学子主修理工科、商科和法律,包括金融、经济、电脑、生物、电子工程、统计、医药、化工、医学、法律,个别主修文学、历史。学历最高的有博士,其中有一名学术界教授——张碧敏,从Lehigh University(理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宾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领域为化工,现任Akron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家五个
哈佛毕业生
古代有“一门三进士”,张家村也有不少乡亲一家出了几个名校学霸,其中一个家庭——张见銮和池玉珍的3个儿子张天志、张天达、张天杰都考上哈佛大学。不仅如此,本科毕业后三兄弟都进入哈佛法学院,其中两名兄弟又娶了哈佛媳妇,全家总共有5名哈佛学霸。
另一位乡亲张君秀家也很辉煌: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分别毕业于耶鲁、杜克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布朗大学和MIT、达特茅斯文理学院和哈佛大学。张明钱的一男两女分别考进MIT和哥伦比亚大学。张君洪的子女分别就读MIT和哈佛。张子钱的两个女儿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大学。
张见銮今年已经72岁,人长得高瘦,待人谦逊和气,他穿着一件印有英文“哈佛法学院”的套头衫,虽然他只有高中毕业,可他理直气壮地穿得起这件衣服,因为他三个儿子都毕业于哈佛法学院。
张天志、张天达、张天杰三兄弟都考上哈佛大学。
寒门出贵子靠的是
拼搏
来美国超过40年,张见銮一家有四代人生活在美国,最早来美的是他父亲,父亲60年代偷渡来美国,有了身份后申请5个子女来美国团聚,但张见銮当时已经成人,没办法只好自己偷渡,1973年他下了偷渡船,立刻就到餐馆打工。
张见銮很坦然地谈到自己偷渡来美国,“家在农村没事做,有事做我就不出来了。” 年轻时他也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就读长乐一中,当过班长和团支书,太太是另一个班的班长,数学成绩尤其突出,但他们夫妻都属于老三届,读了高中后就没有机会上大学。
像他父亲一样,张见銮有了身份后马上申请妻儿来美,他记得很清楚,家人是1980年1月1日抵达的,3个儿子分别生于1971、1972和1974,最小的儿子才5岁。
张见銮(右)和张君柽。 (林菁摄)
张见銮打工积攒了一些钱后,在纽约长岛开了家外卖中餐馆,餐馆全凭他和妻子打理,没有雇人,3个儿子帮忙打杂。他笑着说,3个儿子来美国第一天就到餐馆打工,大儿子接订单,二儿子看管烧排骨的炉子,小儿子收钱。
张见銮(右1)和妻子池玉珍与两个儿子。
可是他们一个英文单词都不懂,怎么办?张见銮说,“学呗,我刚来美国时不也是不懂英文?要从小养成他们吃苦耐劳的习惯,不然他们大了,反而会说你家长笨。”这就是他教育孩子的秘诀。
平时张见銮夫妻起早摸黑做生意,根本没时间管3个孩子,最大的儿子成了小大人看管两个弟弟,每天下午2点放学,三兄弟回家做作业,餐馆和住家离得很近,他们做完作业,下午5点一起到餐馆,一直帮忙到晚上8点,然后回家睡觉。张见銮夫妻要忙到晚上11点才打烊,回家时孩子都已经上床睡觉了。
张见銮说:“儿子在学校里被人打,我问,那你怎么办?儿子说,我们三个人打回去。”很快儿子们在学业上表现出色,老师十分欣赏,也比较照顾他们。最初他们在长岛最不好的一所学校读书,一年后转学到另一所学校,由于成绩突出,孩子进入了天才班。天才班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授课,张家三个孩子很快就进入了快车道。
张家3兄弟都毕业于长岛East Islip高中,3人分别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考入哈佛,三弟张天杰高中时还获得了总统学者奖,有幸到白宫获得总统接见。
张天杰。
当问及培养孩子的心得,张见銮表示没有什么秘诀,唯一再三强调的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吃苦的习惯,我们做父母的那么辛苦,他们看在眼里。”
三个儿子一直在餐馆帮忙,直到上大学,且从来没有抱怨过。“我们那么辛苦,他们有什么好抱怨的,” 张见銮说。
在选择大学方面,张见銮原来是想让儿子报考MIT,后来觉得还不如考哈佛,他的想法是:MIT是理工科,将来毕业了为别人做事,而哈佛的毕业生是管别人的。
现在张家三兄弟都已经人到中年,事业有成,老大在中国一家大公司工作,老二和老三在华尔街从事金融。他们还在学校里邂逅了同样是学霸的太太,大媳妇是台湾人,也是哈佛毕业生,二媳妇台湾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三媳妇是上海人,也是哈佛学霸。
现在张见銮有3个孙子和3个孙女,他们尚未读大学,但成绩也很优秀,张见銮非常满意,脸上禁不住露出微笑。他本人事业也蒸蒸日上,从最初开餐馆,到转入法拉盛房地产投资业,又是在恰当的时机进入恰当的行业,获利颇丰,虽然已是退休年龄,他每天都过得很忙碌,也很充实。他和太太住在长岛,有时候会到曼哈顿中央公园附近儿子的家中聚会,与子孙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学霸养成
三秘诀
张家村的独特在于他们培养了几十个名校学霸,可这些学霸都来自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家中第一代几乎都是偷渡来美国,踏上美国后从最底层的餐馆工开始打拼,孩子从小就在餐馆帮父母打杂。很多新移民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迷失、辍学,然而“寒门出贵子”却在另一个国度、在张家村旅美乡亲的身上重新演绎。
张家村究竟有什么秘诀呢?美国福建猴屿联谊会秘书长张君柽总结了三点:猴屿人来美国早,经济条件比较好;张家村风水好;村民基因好。
他指出,猴屿人是福建人中最早来美国的,上世纪70年代他们开始大批移民,其他福建人在80年代才来。很多猴屿人早在60年代便到香港,把香港当做中转站,然后来美国。绝大部分人是偷渡来美的,这已是众所皆知的秘密,猴屿人也从不避讳。早来美国有优势,虽说没有遍地黄金,但当时发财致富的机会多,开餐馆赚钱也比较容易。张君柽说,“比如你还没身份,没房子,怎么培养孩子呢?”
很多猴屿人在美国已有三代人,也有四代人的,这些考上名校的子弟大部分是童年时来美国,或是出生于美国的第一代ABC,年级大的40多岁,小的刚进大学。
张君柽说,以前一两年才有一个考上名校,现在一年大概有2人。张家村乡亲有个特点,他们即便在美国也很抱团,每年在大本营纽约举行一次聚会,各地乡亲坐飞机来,去年就办了一次千人宴。
乡亲之间联络紧密,谁家孩子考上名校了,大家互相取经。联谊会还每年颁发奖学金,张君柽说,尽管金额不高,但家长看着孩子上台领奖,脸上有光彩。在这种氛围中,谁家孩子上了哈佛便纷纷传开,哈佛看起来也就不那么遥远了。
张家村的村民绝大部分都已经移民来美国,中国的张家村,现在只留下少数年长者,以及一幢幢华侨回乡建的空置别墅。
编辑:P
上一篇:蜡烛惹的祸!纽约网红"拥抱狗"家遇火袭,圣诞夜流离失所
下一篇:她是纽约风采靓丽的“水果西施”,爱美弄潮却体验着平凡之中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