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恋,姐弟恋,黄昏恋,甚至同性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包容,我们身边的非主流恋爱越来越多了。
但是在中国传统思维“门当户对”的思想下,一般来讲跨越社会等级的恋爱往往不被人看好。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留学生圈子里的一个重要社会分级制度——鄙视链。
其实我们都不愿意再赘述留学生鄙视链这种约定俗成的社交潜规则。即便生活在对歧视极端敏感到变态的美国,亚裔或者华裔在反对歧视的人眼里似乎就是透明的。
一个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上行的高度,往往和自己“去中国化”的决心成正比。
不仅仅是生活在美国的留学生们,家长们也不遗余力的从孩子出生开始若有若无的告诫自己家的孩子 “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于是中国国内出现了从不会说中国话就开始教美式英语的国际幼儿园;出现了只要是白皮肤蓝眼睛就价格翻番的英语外教,(尽管此人可能是个英语一般的法国人);出现了一个个说话中英文混杂不知所云的外企精英。
留学鄙视链并不是留学生自发的,它是从国内带出来的。生活在祖国土地上的人不会时时被鄙视链缠绕,然而留洋在外的留学生们,正值青春,就算是鄙视链加身,那青春躁动的荷尔蒙总要突破一下社会禁锢。
虽说这些故事在外人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我们的生活,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是那回不去的青春,给我们唯一的回礼。
以下故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故事一:“我再也不要一个ABC做男朋友”
主人公:Anna, 22岁,从高中开始留美,现大学四年级,恋爱一次,现单身。
Anna是我见过最要强的女孩之一,无论什么只要自己认为是对自己好的,就会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而这之中和目标无关的事情,则都会被她暂时放到一边。
从任何角度来说,这样的自制力和上进心都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不过另一个角度,恋爱对于Anna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她并不是社交障碍,事实上她在学校朋友遍地,因为身材高挑,五官清秀,英文流利,她在每个场合都很受人欢迎,无论是华人局还是美国局。
Anna是一个对于初恋要求极高的人,只要自己不确定或者认为不完美,就不会迈出那一步。所以飞蛾扑火一般的追求者根本就不能打动她。
在Anna原本的恋爱观里,爱情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跨越性别的,只要互相欣赏,没有什么是可以击败爱情的。
两年前,Anna第一次恋爱了,对方是一个美籍华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BC。他从来不说自己中文名字叫什么,甚至连姓氏都修改成母亲改嫁之后养父的白人姓氏。除了一张纯种华人的脸和吞吞吐吐的中文,华人基因对他来说不外乎就是自己在社会上需要进一步抛弃的东西。
自己是谁,应该接受什么文化,是每一个ABC必修的心路历程。而其中的大多数会选择舒服那么一点的道路:融入美国主流文化,去做那些美国人会做的事情,然后就可以开口就说:“你们中国如何”。
比起和中国女孩恋爱,他更像是患了黄热病的白人——对于中国姑娘带着物化一般的执念。两个人的恋爱故事很简单:交往一个月,他要,她不给,分手。
如果说Anna对于爱情有洁癖,那么对于贞洁就更加谨慎。可是对于对方来说,这简直是一种毫无道理的偏执。这是第一次她感到文化差异竟然真的影响到了自己。
后来对方先于自己换了新女朋友,而正巧新女朋友是自己的室友,是在这个时代渐渐成了一个贬义词的闺蜜,那曾经是Anna最好的朋友。因为他要,而她给。也许对于美国人的她来说,贞洁并没有那么重要。至少没有友情重要。
室友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她,可是纸里的火,根本就不是表面的姐妹情谊能包住的。
她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叛,但是内心坚强的她没有把这件事跟任何人说,因为Final Week要到了,自己要专下心来复习,尽管重视隐私的美国人,大学的宿舍并不隔音。
两年过去了,这两个人无论是她还是她的朋友们再也没有人提到过。也许他们才是真爱,也许他们的结合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但是Anna知道,这件事之后,自己看清了一些人,看清了一些朋友。
故事二:“我真的怕奋斗了几十年最后又回去了”
主人公:王太太,48岁,第一代移民,现居纽约唐人街,有一女儿,全家绿卡。
距离上一次见到王太太已经有一年了。王太太最近的生活不错,现在做护理可以挣到比以前更多的钱,女儿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唯一的烦恼就是要去加州工作。已经在唐人街工作了半辈子的王太太想念女儿,但是也许是年纪不饶人,自己早就失去了当年远渡重洋的勇气。
王太太唯一的骄傲就是自己的女儿,和其他留学生不同,自己的女儿很早就帮助家里减轻经济上的负担,后来更是全额奖进入了美国最好的理工学院,一毕业就在硅谷最炙手可热的企业工作,这种社会阶级的跳跃,是这个时代完成美国梦的最好写照。
尽管女儿无论是工资还是福利养活全家都不成问题,王太太还是因为年轻的习惯继续工作。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女儿大学毕业之后,终身大事就成了王太太唯一的心结。
王太太的女儿在大学里就找了男朋友,一连找了两个,王太太都不满意,主要原因就是两个男孩都是留学生,而自己家里面是有永久居民身份的。很快的也因为感情不合分手了。
“现在这个谈了两年了,也不提结婚。”
王太太女儿的第三任男朋友仍然是一个留学生,家住上海,父母经商,家境殷实。男生也是要长相有长相,对自己的女儿也好,时不时的还会送自己一点小礼物“贿赂”自己。
但是男生是要继续读研然后回国接手爸妈产业的,对于两个人的感情,王太太其实从一开始就不看好。
在她的眼里,要么赶紧把事情定下来然后留在美国,要么就不要再继续浪费对彼此的时间。
两个人现在感情是你侬我侬,如胶似漆,但是没有人愿意从恋爱跳出来看到未来的生活。在王太太眼里自己给了女儿最好的东西就是一张绿卡,但是假如女儿现在抛弃这张绿卡,抛弃现在的工作和男朋友回到国内发展,王太太恐怕怎么也不能接受,那就好比几十年的奋斗最后又回到了远点。
“其实现在国内环境还不错的,年轻人在国内也许比在这里会有更大的作为。”我这么试图劝着王太太。
“国内可怕的很,你看开车撞人只要有个当官的爸爸就可以没事情的。”
2017年了,李刚的儿子已经无人问津,但这个事件却成了王太太不接受国内发展的铁证。
就如同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试图让王太太承认国内的发展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实谁都没有错,也许错就错在两个时代,两个国家已经在悄然之中发生着一些一定会发生的变化。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文化认知,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当我们不认可别人的价值取向的时候,往往我们会做的就是抬高自己,去鄙视别人,来造成自己正确,对方错误的样子。而这种莫名的优越感会慢慢演化成一种错觉,就好像真的有一条鄙视链。
很多人默认了鄙视链,因为只有承认了鄙视链,才能名正言顺地看低下面的人。
可是总有一群人,用自己的青春去破除这并不存在的鄙视链。可最后才发现所谓的鄙视链并不是鄙视和嫌弃,而只是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偏见和固执。
这个时代的“门当户对”早就不再是两个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对等,而是两个人的文化和三观上的相互认同。
我相信阻挡恋爱的永远不是所谓的鄙视链,而是两个人文化和思维方式互相不让步造成的。趁着年轻气盛,我们每个人当然有着尝试爱情的权利,自然也有去触摸那个自己没有太多了解的社会的权利。
那么你对于所谓跨越鄙视链的爱情,又是什么态度的呢?
下一篇:怎么让有未婚妻的95后总裁对我上心一些?|斧牙,你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