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生活文章详情

太潮了!12个家庭相约一起住,一起老去,死后葬在一起…

2018-03-13阅读 62 华人要闻 我要关注

请点击上面    免费关注本账号!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
华人要闻即可!



时政聚焦网
权威的报道,国际重大事件,最机密的报道。
关注

来源:壹篇(ID:yipianread)


人世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和爱人,还有最好的朋友,一起慢慢变老。


当你在为养老忧虑时,在中国台湾,一群50岁上下的中年人,已经开始筹划他们美好的老年生活……


一般人想到养老,

多半会想到要存钱,才有安全感。

然而,50多岁的李伟文却认为,

在人生的快乐存折中,

钱不需要太多,

“朋友”才是丰富老年生活的泉源。


因此,他从三十几岁起,

就进入准备退休的进行式。

自然,他花最多心思准备的,

不是金钱,而是可以一起老去的朋友们。

他还发起了一个“一起变老”俱乐部。

12个家庭,他们相约一起住,

一起结伴老去,

死后还要一起葬……



这是某一天,

李伟文和朋友们一起旅行时,

突然灵光一现的产物,

却一下子击中了大家的心。

大家都觉得,

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想法,

于是,想法就变成了现实……


前几年,李伟文与一群老友,

一共12户,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这群大多50岁上下的壮年人,

共同集资,在台南市选了一块地,

自建一栋老人公寓,取名为“蜗居”,

决定一起实践老年的理想生活!


△李伟文


1961年生于台北的李伟文,

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牙医系,

他是一个相当另类的牙医,

他的牙科诊所被他打造成了一个社区图书馆,

他每天相当于在图书馆里给人治牙。

而且他不像一般医师总是被工作塞满,

因为除了治牙这份工作,

他还有许多事想要去做,

“一生玩不够”是李伟文的座右铭。



在不同人生阶段,

李伟文有不同的玩法,

也因此交到不少好朋友。

他与朋友成立荒野保护协会,

上山下海,推动生态保护与环境教育。



之后他又成立静态的电影欣赏会,

由朋友开放家中场地,

一个月相聚看一次电影,

一起在电影中分享人生况味。

这让他感觉到志趣相投的朋友的魅力,

他的生活中绝少所谓的酒肉朋友。


后来又成立了“夏瓣生聚乐部”。

为什么叫“夏瓣生”?李伟文笑着说,

由于成员们大多年纪来到50岁上下,

这三个字的谐音就是“下半生”。

人生如果是春夏秋冬,

他们希望50岁还像夏天,

仍像盛开的花瓣一样灿烂活着。



2012年开始,

夏瓣生开始实施“蜗行台湾”构想,

他们想像蜗牛一样慢慢地走,

以徒步方式,

“走进”台湾地区的风景之中,

而不像旅行团往往只是走马看花的“路过”。


李伟文计划用五六年的时间,

将台湾环行一遍。

一次台南蜗行,

给参加的成员留下了惊艳的印象,

台南的美食、巷弄文化与艺术人文气氛,

令人留连忘返。

与台北、高雄这样的城市相比,

节奏缓慢的台南,

是一个宜居的地方。

于是,有人提议:

“大家干脆到台南盖一栋退休后一起住的房子吧!”

没想到,

真的有许多人响应,

大家开始认真起来,

一起去看地,

还走访台湾的养生村与老人住宅,

最后,

他们决定,在台南买一块空地,

准备自建一栋老人公寓,

做为蜗居基地!



李伟文说,

他们选择在城市,而不是农村,

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因为到了七八十岁后,

大家不会有体力种田。

此外,

也要考虑交通、医疗资源及其他生活便利性,

台南是个理想的聚居之地,

最重要的是,

整栋公寓,住的都是自己的朋友!



一共12个家庭决定参与进来,

他们都是李伟文的知交老友,

大多50岁上下,

他们给预备建设的公寓取名“蜗居”,

决定一起实践老年的理想生活!


李伟文说,

一群老人在一起,

有共同的回忆很重要。

他曾看过很多人事业成功,

拼上全部时间,老时却很寂寞。

他希望老了后,

能跟有共同记忆的老朋友一起消磨时间

“和情侣、和家人在一起,

不做任何事情,

本身就有意义。”


“我们可以不断交新朋友,这没有错,

但新朋友有一个大麻烦——

没有过去共同生命的经验,

会有孤独的感觉

你讲过去的经验别人听不懂。”



12家人各司其职,

共同建设老年时的共同家园。

12家人里面,

有人是做建筑行业的

因此他们选择自己规划,自己盖,

自己住,自己去想象未来……


负责设计的是建筑师李两成,

他在考虑老年住宅时,

觉得不应只想到无障碍空间等,

重点是人与人的关系。

他设计的公寓,公摊面积大于30%,

一楼是一座开放的公共空间。

此外还有共同的书房、食堂,

还有晒衣场,

能够每天一起做饭、吃饭、洗衣等,

增加人与人交流接触机会。


蜗居成员卧虎藏龙,

横跨医界、银行、出版、建筑等领域,

有人很懂爵士乐、有人懂网络,

未来将集合大家的长才,

开不同课程,

成为台南一个文化活动新据点。


△“蜗居”设计图


除了要与朋友老了一起住外,

这群朋友也计划死亡后,

还要一起葬!

由于荒野保护协会的背景,

这些朋友大多爱好自然,

曾经一起踏过许多森林溪谷,

未来希望选择树葬,

将骨灰回归于自然中。


李伟文说,

树葬是最环保的方式,

过去不合法,现在政府已积极推动。

他与好朋友们,打算把葬礼的钱省下来,

一起合买一块自然栖地,

只要把地买下来,当地就不会开发,

能保留住美丽的大自然。


李伟文还认为,

倘若祖先都葬在相同地方,

子孙就自然会来这个地方祭拜。

将来孩子们也可以和他们的父母一样,

互相成为老朋友,

才是名副其实的“友谊长存”。



李伟文说,

他三十多岁时就设想过,

如何才能让过去有共同生活经验的朋友,

老了之后,住在一起

后来发现,

这不困难,很简单啊。


坐在绿意盎然的大自然里,

披着金色的阳光,

李伟文说:

“人跟人的互动,是幸福感的来源。

你很有钱,家财万贯,

可是你周边只有听不懂你话的外佣,

很凄惨!”


“你没什么钱,

可是你想吃小吃可以去吃,

周围有很多好朋友,

每天可以东聊西聊,

每天有人跟你抬杠

好快乐!”



李伟文的退休进行时



现在许多中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养老靠子女成为一种奢求。很多中老年人在外面搞联谊活动时热热闹闹,回到家却冷冷清清,“因为都是空巢老人。”


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老人们结成伙伴,彼此照顾,既减轻了儿女的负担,也消除了老人晚年的孤独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养老模式。



在中国内地,早就有不少类似的尝试,例如下文这样的。


【延伸】老两口+200平别墅+6对陌生夫妻,没想到结果是……


最近,一个中国抱团养老样本被刷屏。


浙江余杭的王阿姨老两口,住着 200 多平的三层农家小别墅,子女们工作忙,平时感觉很冷清。今年 5 月,她看到媒体对“抱团养老”的报道,也想亲自试一试。


经过交流、面试和相互选择,目前王阿姨的农家小别墅里一共住着7户人家(包括王阿姨夫妇),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和谐。


这可能是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一下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很大关注。


抱团养老6+1成员名单


房东:

朱大伯 77 岁,中学教师

王阿姨 73 岁,化工厂厂长


房客:

周大伯 73 岁,电信行业职工

金阿姨 62 岁,工人

叶大伯 67 岁,首饰匠

俞阿姨67岁,工人

赵大伯(小)67岁,做外贸

许阿姨62岁,工人

赵大伯(大)73岁,医生

胡阿姨73岁,医生

张大伯61岁,木匠

高阿姨51岁,工人

王阿姨(小)68岁,工人,丈夫已过世



农家小别墅有三层楼高,屋前小院别有洞天,大门口绿意盎然,中间有巨石作为照壁,院子里的停车场,能停 4 辆车。院子有院前、院后,有菜园子,有小花园,有看院大狗,环境优雅。


▲ 院子里有两条小狗负责看家护院,其中一条前几天刚当了妈妈。


晨练有院,下棋有伴


阳光和煦,小别墅的大门关着。门口一个大伯在专心看报纸察觉。屋子很安静,只有一只小狗在汪汪叫。


大伯姓赵,67 岁,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抱团养老人多热闹,就来了。


再仔细一看,里头一楼靠东的窗户边,还有两个大伯借着阳光,安静地下象棋。他们分别是房东朱大伯和房客周大伯。


棋下了半个钟头,胜负未分。


问到为什么参加抱团养老?周大伯笑笑说,“主要是我老太婆,她喜欢打麻将,要过来,我就陪她一起过来了。我们有一个女儿,嫁在广东。”


他说,房子是 2010 年儿子造的,建筑面积 200 多平方米,他们请了搞别墅的人设计,总共花了 200 万元,采用大量落地玻璃,房子里面明亮通透,哪怕是朝北的房间,采光也一样好。


“别墅一共 8 个房间,这几户住进来,刚刚好。”朱大伯说。


吃饭AA制,菜肴丰富,不对付


大伯带记者进屋参观,先去了一楼餐厅。


“我们吃饭就在这张大桌子上,新买的!”大伯指着桌子说,大家吃饭都在一起吃的。


大伯走进一楼一个房间,掏出一张纸,写着 12 月份“抱团养老伙食费”,每个名字后面的空白处都打了很多钩。有几天有几个人会空着,表明那天他没吃。纸上面记了每个人用餐金额。


据统计,半年来每人平均每月伙食费 400 元左右。


▲ 下12 月份 1~16 日抱团养老伙食费 2271.7元(13 位老人)。


“一个月下来,一个人吃了几天,每天吃多少,我老太婆都记在这张纸上。”


“我们鱼肉鸭什么都吃。螃蟹过节的时候也吃。他们的小孩也来看过,他们的小姐妹、朋友、同事、同学都来,他们朋友来吃饭,记账记在各自身上,大家没什么异议。”


打牌、游泳…爱好有伴儿,不孤独


记者问大伯,您老伴怎么没看到!大伯顿悟:“忘了介绍了,她呀,正在楼上打麻将呢!”


走上二楼,一下子热闹起来——麻将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打麻将的人用杭州话开心聊着家常事。


四位女士在打麻将。除了王阿姨,还有周大伯的爱人金阿姨、赵大伯的爱人许阿姨、叶大伯的爱人俞阿姨。


▲ 下四位女士在 2 楼的棋牌室打麻将,这一局是73岁的房东王阿姨(右2)和了。


叶大伯怎么没看到?“他去仓基新村游泳去了!”朱大伯说,另外,有一对医生夫妇旅游去了,有一对到诸暨喝喜酒去了,还有一个是单身的(老公去世了),到小姐妹家玩去了。


原来大屋子里有 7 个人在家:3 位男士先前都在一楼,4 位女士都凑在一起打麻将!


生病了,互相照顾


关于抱团养老,女士们聊起来滔滔不绝——


房东太太王阿姨说:“先前有 100 多报名嘛,只挑了 4 户,有几户一定要报名,就让他们来了。有一个人,爱人走了,比较孤单,到我这一看一定要来,我就把棋牌麻将移到别地,让她住了。但是卫生间要跟别人拼的,那一家同意,入住人数就这样增加了。”


金阿姨说自己腿摔断了:“我下楼滑了一跤,因为搞卫生的水没擦干净。腿断了在这里一点都没有问题,大家都帮忙的,送我到医院去,吃饭又送到房间,送了两个月,我住在三楼的。”


俞阿姨犯过心脏病:“也不是突发情况,当时就是心里有点不舒服,大家都帮忙了,去医院检查一下没什么事情。大家都很好的,他们都争着要送我去,最后两个人送去了……”


▲ 下午,房东朱大伯和叶大伯、赵大伯一起,在院子里打香泡。


7个老年家庭是怎样快乐生活在一起的?


从每个大伯、阿姨的笑容上,从他们放松的肢体语言上,显然可以印证朱大伯发来的那句话:“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我们融合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半年下来,他们为什么能成功?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房客赵大伯:这里具备了最好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


一开始是在门口看报的赵大伯说抱团养老,硬件软件缺一不可,而朱大伯这里两者都有!


软件指的是房东。


赵大伯说:“我们房东(朱大伯)原来是学校里的英语老师退休,浙大外语系毕业,他太太(王阿姨)原是化工厂的厂长,有一定管理能力。他们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在外面工作,一个星期回来一趟。他们是当地人,造这么大房子对我们城里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房东需要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你想,大家四面八方凑在一起,互相都不认识,性格脾气习惯都不一样,有的时候,嘀嘀咕咕的事情就很多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怎么办?需要他们(房东)出面的!房东是主心骨。”


二楼的妇女麻友们对房东太太也是赞誉有加。


金阿姨说:“我们这个大姐(王阿姨)哦,对我们挺好的,跟对家里人一样,就好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


王阿姨脸红彤彤的:“我只是小区里面的楼道支部书记……还没下!他们不愿意给我下,我说明年改选的时候换下吧,我要养老了!”


王阿姨短发银白,举止就像邻家老太,很谦和;而朱大伯戴着雷锋帽和眼镜,既斯文又亲切。


▲ 每个房间都有的卫生间。


许阿姨的化妆品整齐地放在卫生间的洗手台上


硬件便是指设施条件。


赵大伯说,房子很大,每一户房间都带有卫生间,各人隐私得以保障,“硬件设施很重要,否则,你要上厕所、我要洗澡怎么办?”


另外,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网线、电脑,和酒店差不多。


▲ 周大伯在自己房间玩电脑。


他们菜园里种了些蔬菜。“对面还养了几只鸡,吃剩不要的东西,喂鸡!”赵大伯捂嘴乐了,“院子也比较大,每个人有活动空间,散散步,打打拳,互不冲突。”


每个人都可以互不干扰,但吃饭大家必须在一起。因为相处融洽,大家很珍惜每顿吃饭时光。


▲ 能晒被子的露台。


房东朱大伯:全靠大家支持啊!


房东朱大伯听了大家的话连说不敢当,“全靠大家支持啊!”


“能做到的我尽量做,比如说,网线,原来的效果很不好,网速慢,后来换了一个品牌,一百兆流量的,一个月100多块钱。这些费用大家都分摊的。他们电视机要怎么样的,我都可以搞来。吃饭桌子不够大,重新搞来一个大的。”


朱大伯说,如果房东给力房客不给力,事情一样办不成。“比如有些人的要求我就做不到了,超出能力范围时,大家也能体谅。”


他说,特别幸运能认识这么多房客,他们都是不同行业的专家。“比如上网方面,我这里有个专家,很内行的,就是跟我下棋的那个周大伯。他以前在电信行业干过,大家拜他为老师。


“有个小张老师,修修补补的比较懂,他以前是木匠。他看到我三楼晒衣服的露台地板破了好多,拎起榔头就帮我敲,敲了好几天才修好呢!


“还比如洗衣服,有一户人家带了洗衣机过来,谁身体不好了,他说你放在那边,我来洗!洗衣服这一点,几个老太婆都蛮好的。”


所有人:入住前签署协议,强调隐私、包容


赵大伯是个笔杆子,房东朱大伯便让他拟了 11 条抱团养老协议。


协议书对卫生绿化、不打听个人隐私、房屋租金、伙食费、值日等方面做了规定,所有参与抱团养老的人都有签字,落款时间:2017 年 11 月 1 日。


朱大伯说:“我们有协议,其中有一条是说,住在这里要跟大家都包容在一起,如果大家对你们意见很大,大家要请你出去,作为房东也无能为力。”


协议要求,不要讲人闲话。


协议中强调了隐私。就连病史,房东在房客入住的时候也只是大致了解了对方病历,细节不怎么在意。


一周值日一次。


大家一起想出了值日制度,每户人家一个星期值一天班,包括房东。


做什么呢?朱大伯说:烧早饭,烧开水,去买菜,帮厨,洗碗,晚上把垃圾倒掉。其他人愿意帮忙的可自愿。


“比如买菜,星期一轮到你们两夫妻,前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大家商量好明天吃什么菜啊,你们值日的时候就去买。“买菜的篮子放在一个地方,我老太婆提前一天给篮子里放好200块钱,多退少补。”


用房租雇了3个工人


这次抱团养老,朱大伯夫妇向房客收取一定的房租,他们用这些房租雇了 3 个工人。


“很多邻居不理解,说你造房子,自己不住,叫人家来住……他们以为我们赚钱了,但我们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他交 1200,你交 1500,收来一共六七千。刚好够 3 个人的工资。”周大伯说。


“我通过亲戚去找了 3 个附近农民。一个是做饭的月工资开 2000 元,每天中午、晚上给我烧几个菜。请来一个园丁,负责种菜和修剪、打扫院子,月工资 2000 元。内室也请来 1 个人打扫,一周来搞两次,工资 1200 元。剩下的钱,我另外还要为他们添置东西。”


“还有人说,现在外面在拆迁,房子租很多钱呢。我说钱我够了,我和我老太婆都有退休工资的。”


不过,吃饭另算,按吃的天数算,平均每个人四五百元一个月。“这个大家都能承受,自己在家吃这点钱还不够吧,这里人多,伙食是人越多越好搞,丰富。”房客赵大伯说。


你身边有没有很好的朋友,你有没有打算和他们一起养老,一起住?

喜欢的亲们,欢迎点赞分享到朋友圈

来源:都市快报、澎湃新闻(上海)等


没看够?更多好文在阅读原文

上一篇:医生告诫:决定寿命长短的不是衰老和疾病,而是它!

下一篇:一位老奶奶的画!震撼了全世界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