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UCLA群发邮件安利Duolingo的同时,暗搓搓秀了一把自己往年申请者托福的112均分,在各个留学群都引发了大面积吐槽。这种一边有些看不上托福,又仍偏向高分的态度让人不禁发问:留学敲门砖的语言测试、让人背脊都挺直的高分结果,到底在你的留学生活中意味着什么?它们可以代表你未来的文化融入难易度吗?它们可以让你轻轻松松地开始异国生活吗?
接下来学霸君还会更加努力给大家带来考试干货、学霸技能、和备考经验的!快来点击标题下方的北美学霸君关注我,么么哒!
From Panopath过来人
微信号:Panopath_liuxue
我们向200+位反反复复给ETS投资了无数钱财的留学生们问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1. 出国前,你预期托福会对自己有多大的帮助?
2. 体验过留学生活后,你对托福的实际帮助又打几分呢?
我们得到的结果如下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普遍差评。
耗费了大家多少人力财力的“科学”、“统一”的语言测试竟保证不了文化大环境的绝对适应。但我们也明白,它本就不该拿来衡量某个人全部的语言和适应能力。
当骨子里的中国文化开始与新鲜的异国文化相接触,它们融合,它们互悖。它跳脱了分数的框架,因为接纳能力不是词汇量能决定的。这段留学生涯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现象,是过去与现在的交融,更是现在到将来的蜕变。
在这样的现象、交融、和蜕变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新名词——
文化双性人
先讲个笑话吧:
A Spanish magician said to the crowd, “I can make myself disappear on the count of three.” And he went, “uno, dos” He disappeared without a tres(trace).
这是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面的一个笑话,当时酒吧里很多美国人笑了。
你们觉得这个好笑吗?
咱们不觉得上面的笑话有意思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咱们前面的十几年没有被西方社会的文化所填满。
那怎么样适应呢?所有去美国的人都会想,我究竟需要多久才可以“适应”美国的生活?多么“适应”才是适应?怎么样我才能过得开心,才能习惯和喜欢这片土地?
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个接一个地,从中国人,变成了文化双性人。
到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先讲讲我的故事吧。
在我高一去美国之后的两年,我觉得自己生活在两个文化的边界。从细微处是生活习惯:暑假回国,我早饭开始吃冷牛奶拌麦片,天天喝清咖。外婆外公说,你要记得你是一个中国人。我觉得挺烦的——我当然知道,但是你们为什么要这么说?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一些在美国养成的生活习惯,就是“崇洋媚外”了?从圈子处是朋友选择:和国内的朋友聊天,很多时候聊不到一起去。价值观特别不一样,话不投机半句多。圈子里慢慢都是留学生,有的时候还要被国内朋友骂,“装什么X,不就是出过国吗?”
但是在美国却又是个中国人。在派对里面摇的时候有点手脚僵硬,在和老美聊天的时候有时找不到话题,在生病的时候喝粥吃咸鸭蛋,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格外想念家乡…
那时候最大的挣扎,就是“我是谁”。不,这并不是一个虚幻飘渺的问题,并不是一个闲得发慌的人在白日遐思。“我是谁”决定了我属于什么集体,决定了我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怎么样定义自己的属性,决定了我有没有朋友。
在中国大家交朋友多简单呀。住在一个宿舍,坐在一起上课,就自然而然成了朋友。从来没有想过,交朋友竟然还是一个问题,直到到了美国高中。突然发现,朋友需要共同点,朋友需要互相吸引——我用什么吸引美国人?美国青少年很认可体育能力,认可天赋,认可“酷”属性。可我都没有。不会弹琴不会打球。没错,我是一个很“Nice”的人,但在美国高中的主流文化里,Nice真的不足以交到朋友,尤其是当你们在一起没有什么好聊的时候。
聊什么呢?出国前看了绯闻女孩,看了绝望主妇,看了Glee,看了很多剧。出国后发现人家不聊这些。人家聊前两天学校的球赛,John同学的脑震荡发生的场景,聊学校里Sammy和Cindy又复合了。我说什么呢?我还是说了很多的。可惜一部分让人家觉得尴尬接不上,一部分就干脆没人愿意理。
有人说,你也可以和中国人玩儿呀。你那里不也有中国人吗?是的,确实可以。但是不甘心呀!到美国来又不和美国人交往,不拓宽社交圈,不体验不努力,有什么意思呢?并且,美国人总会说,你看那些中国人——中国人总是喜欢聚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真的很想改变他们的观点,想做那一个Open的,愿意跳出舒适圈的中国人,哪怕会需要多一点的努力。
这就是文化双性人吧。
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后出国读书。在慢慢学习适应西方文化的隐形条约的过程中,遇到外界和内心的挫折。有一些人体验并不强烈,抑或是乐观,抑或是粗线条,像小草一样长哪里是哪里,怎么样都挺开心。但有一些人总是会细细思考,会困惑于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会难过,会无助。一会倒向中国小团体,一会又推自己出门去Party。
在小团体里不安,在Party里不安。真真是无处安放。
到底归属于哪里呢?
思维上半中半西,习惯上半中半西,行为上可中可西,家庭里多中少西。
不如承认,两地皆为归属。
实际上,上面说的那个找不到朋友的阶段,早晚都会过去,或者强度会减轻。
对我来讲,刚去美国高中的时候最挣扎,而到大学里,交友问题就少了很多。尽管碰到喜欢的白人男生还是会不知道说什么,一起坐在星空下憋了半天问出了一个面试问题,成功将男生吓跑。但是大多数时候,大家是包容的,愿意交朋友的。而熟悉了美国文化的我,也知道了怎么加入话题,怎么开玩笑。和中国人玩也和美国人玩,找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和平和。
也接受了自己的身份。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人也好,文化双性人也好,都只是我身上的多种品质之一。人的复杂性本来就是人的迷人之处之一,而多文化背景常常会给人多一点角度去思考,也更容易去理解不同背景的人。尽管过程有点波折,但是谁的成长没有波折呢?
我很理解当年的我。当时的问题,也绝不是挥挥手可以不去想它的问题。读到这篇文章中的部分人可能也在当年我的阶段,我也很理解你们。刚刚踩上文化的交界处,感觉在一个漩涡里,不知道如何自处。13-17岁这段时间正是形成自我认知的阶段,需要得到团体的认可,渴望找到组织,渴望知道自己是谁。文化的多元性使这个过程变得困难,甚至布满了迷境和挫折。
有一个应对的方法是相信一切都会过去,事实上当然也经常会。
但我还想到一些其他的方法,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早几年的时候,我一直深信,如果你不是一个搞笑的人,那就不要试着搞笑——会很尴尬。
尽管我真的很羡慕那些幽默的人。我羡慕他们能够面对任何人群都不恐惧,羡慕他们能够轻松地和外国人打成一片并且受到喜爱,羡慕他们能时常被外国朋友提起,说“啊,他啊,他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
在两种文化交接的棱角处,他们能够游刃有余;他们的幽默可以将边角化为圆弧,将冷漠化为友好。在我纠结于自己的身份和文化烙印的时候,他们可以轻松地生活,“不用想太多。”
尼玛,我真是羡慕这些人。但是他们离我好远。我一直这么以为,直到前两天看了一个同学的视频。
同学是个微胖,长相平平,讲英语口音很重的男生。他11年级转到美高读书,是那个美高第一个中国人。看到他的第一眼,真的很难把他和“校园红人”联系在一起。可是看了他两个视频以后,我立刻喜欢上了这个男生,并且由衷地理解了他受欢迎的原因。
他真的好幽默!当然,他也很自信,很沉稳,很温暖。他的幽默背后是他的这些品质,但如果没有了幽默,大多数人都不会看到他这些品质。
举两个他演讲里的笑话吧。
1:“我刚刚从海地飞回来,飞机误点了,所以我这一次的演说差点需要远程来做(Remotely),就像俄罗斯人那样。”
(他指的是川普和希拉里竞选时,传说俄罗斯的背后助攻)
2:“上次演讲中我说,如果你去中国的话,请给我打电话。(停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给我打电话。”
全场爆笑。口哨掌声不断。
然后我看这个男生给国内公众号写的文章。
他说了很多,但最启发我的是这一句话:
“我相信有些东西是可以跨越文化和国家的。比如人性,比如幽默。”
看了很感动。
我现在相信,幽默确实是可以学习的。就像《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的主角一样,我们也可以留意有趣的故事和笑话,把它们记下来,在冷场的时候讲一讲,在聚会的时候秀一下。确实,中美文化里面很多笑点很不一样,但是在美国生活了一两年后,很快你就可以明白美国文化的笑点。
除了学习幽默以外,第二个可以尝试的方法是学习心理学,学习自我认知。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习者和社交者?
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社交方式之后,你可以挑场合去社交,挑方法去交朋友。比如,如果你不习惯很多人的派对,那你可以去一些小的社团活动。如果你不善言辞,那你可以和别人约骑车跑步。慢慢地,你会更自信,状态会更好,这本身就会吸引别人和你交往。而越手忙脚乱,不自信,其实别人就越会远离你。
另外心理学也会教你正确归因。比如一个人不搭理你,不一定是因为你不有趣,也可能是他今天真的遇到了很多倒霉事,心情不好。
第三个方法是远离持续带给你负能量的朋友、圈子、或者学校。如果你交往的小圈子总让你在负情绪里越陷越深,或者总是让你备受打击,却不给鼓励,那么对自己好一点,离开它吧。不管它是男朋友,女朋友,还是学校。
如果你的学校同学真的都很冷漠,甚至敌视国际生,或者校园文化很狭隘,而你又很在意你的环境,那我认为趁早准备转学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此前我确实有过一个学生从明尼苏达的一个学校转学到巴纳德后,整个人都积极了一个度。
在孤独感剧增、归属感缺失的时候,抱团国际生小伙伴其实也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法。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感同身受的地方。就拿小组作业为例,选择和留学生组队时常能避免一些沟通或理解上的障碍,也更有利于大家相处和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暂时能想到的自我保护和帮助过渡的方法。希望在适应文化的过程中,你不再孤单迷茫,也希望文化双性人的身份最终能带给你别样的特色和财富。
本文系授权发布,From Panopath过来人,微信号 Panopath_liuxue。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
回复[太拼]查看:美帝的熊孩子你们这么拼,中国的出国党还能混吗 ?
回复[110]查看: 托福上110 分的英语水平是怎样的?在国外能正常生活吗?
回复[书库]查看:适合出国党的19个在线英文书库, 从此阅读就是分分钟的事
还没有关注北美学霸君?搜索微信号gpamaster或长按并识别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即可1秒变身学霸!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 Read More]也可以关注北美学霸君,领取各种考试福利哦!
上一篇:99%的留学生都不知道的英语学习方法,比背单词更重要的是....
下一篇:每天只学一个半小时,托福半年提高17分,高一学渣逆袭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