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球为何风靡全美? 打造跨代友谊新生活圈
https://pgw.worldjournal.com/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wj/realtime/2025/07/25/32702942.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q=75匹克球从一项冷门嗜好,演变为风靡全美的社交运动。 示意图(美联社)当Noelle Mandell从休斯敦搬到纽奥良时,她如实形容自己渴望社交。 于是她报名参加当地匹克球俱乐部 Exchange的初学者课程,意外找到了归属感,也结识了一群「虽然规模不大,但非常有活力」的固定球友。根据雅虎新闻(Yahoo)报导,现年34岁的Mandell表示,「比赛本身就很好玩,我热爱打球与学习,但真正让我一次次回到球场的,是人。」她补充道,「我最欣赏匹克球的一点,是它能把来自各方、风格迥异的人聚在一起。 一旦比赛开始,唯一重要的,就是比赛本身。」
正是这种门槛低、人际连结强的特质,让匹克球从一项冷门嗜好,演变为风靡全美的社交运动。 这项运动最早于1965年诞生在华盛顿州班布里奇岛(Bainbridge Island),历经近60年的演变,如今已连续四年成为全美成长最快的运动。 根据美国体育与健身产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匹克球玩家人数突破1,980万。 从大型饭店到社区中心,甚至教堂,越来越多场地设有匹克球场。 根据Southern Baptist Texan报导,一些教会更透过这项运动传福音、建立社群。
匹克球成为人际连结的「第三空间」
匹克球如今已不再只是休闲活动,更逐渐成为人们的「第三空间」,一个介于家庭与工作之外,让人放松、社交、建立关系的场所。
Andy Peeke原本是因为喜欢这项运动的趣味与挑战性而开始打球,现在则是纽约市Life Time健身俱乐部的匹克球领队。 他见证了匹克球如何蜕变为社交枢纽,俱乐部现在几乎是一个社群中心。 我们办生日派对、企业活动,甚至有玩家组成子团体一起打扑克、跑马拉松、参加宗教与文化聚会,有些人还会一起去旅行。」他说得直白,「这早已不只是比赛。」
24岁的Amrita Bhasin在搬到缅因州波特兰后接触到匹克球,也在陌生的城市中找到了人际链接。 「这个联盟比起竞技,更像是一个社交平台,让我能在新环境中交到朋友、找到乐趣。」她形容,「它像是社交俱乐部或乡村俱乐部,每周都有固定聚会,充满温度。」
在加州圣塔莫尼卡,Pickle Pop创办人Stephanie McCaffrey也致力于打造这种氛围。 她向雅虎新闻表示,「我们不只想创造一个打球的地方,更希望营造出一种有趣、友善又具设计感的体验空间。」McCaffrey结合自己在职业运动与金融界的背景,加上妻子对时尚的品味,设计出一个具「独特美感」的球场,从桃红球筐到炫彩灯光,让人一进场就能感受到不同。
从《星期天同乐日》到骄傲派对,多样活动让不同程度的球友轻松交流。 「匹克球是一种天然的连结方式,」McCaffrey说,「它让人们因共同的兴趣而聚在一起。」
把社交与运动结合的新场景
Ballers是一个结合运动与社交的新型态品牌,已在洛杉矶、费城、波士顿等城市打造时尚场馆,提供匹克球场、餐饮空间、桑拿与冷水池。 CEO David Gutstadt说,「我们的设计重点是让球场和社交区无缝融合。 无论是比赛、喝一杯,还是场边闲聊,整个体验都围绕着人际连结展开。」
圣地亚哥Mission Bay Resort自两年前开放20座球场后,匹克球迅速成为核心设施之一。 「人们几乎对它上瘾了,」行销总监Amanda Freier说。 「好在这是一项容易入门的运动,即使很久没运动的人也能轻松参与。」她还分享,一位住客甚至在球场上邂逅了现任男友,两人还把这里当作周年纪念地点。
亚利桑那州的物理治疗师兼职业教练Landon Uetz也表示,匹克球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会以此安排整周行程,和谁打、几点到场,成了生活的一环。」
Mandell也说得直接,「是人,让我一次次回到球场。」
全龄共融
年仅17岁的Alexis Brady发现,匹克球比网球对身体负担更小(场地较小、跑动较少),也让她能与不同世代建立连结。 她是在参加一场慈善比赛「Bored No More」时初次接触这项运动。 「那场活动把互不认识的青少年与成人配对,是个很棒的交朋友机会。」如今,她每月都会和亲友在宾州Malvern的 Bounce Pickleball聚会,「因为这项运动真的能建立社群感」。
多位受访者一致认为,匹克球魅力之一就是入门门槛低:成本不高,不需高超技巧或体力,适合各年龄层。 对某些人而言,它是一种退休后的健康嗜好; 对另一些人而言,它则是一种时尚健身方式,打完球还能小酌一杯。 这种跨世代的吸引力,也促进了不同年龄层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你可以和全家人一起打。」McCaffrey说。 Bhasin更进一步,把这项运动教给了弟弟与爸爸,一家三口共享乐趣。
Gutstadt认为匹克球成为长期趋势并不令人意外,「它不再只是个有趣又容易上手的运动,而是成为了一种社交仪式、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跨越年龄与背景,成为人们每周都会回到的日常习惯。」
回到纽约,Peeke总结,「如果有一件有趣的事能让我定期参与,那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而对我来说,那就是匹克球。」他最近甚至和Life Time的球友们一起前往坦桑尼亚参赛,展现这项运动强大的社交力量。 「我们都玩得超开心,还计划明年再去一次。」点击下面文字可快速查看或发布对应的便民信息!纽约情报站让您的生活变的更简单:hug:电召车 :hug:顺风拼车:hug:汽车买卖 :hug:便捷搬家:hug:招聘求职 :hug:店铺转让:hug:房屋出售 :hug:商家黄页简介:纽约情报站是汇集全美75万粉丝的公众平台。除了实时新闻、找工招工信息发布、app社区互动,更有微信公众号推文探店等。如果你投稿、爆料、活动策划、商务合作,或者想邀请我们去探店,请联系主编微信: nyinfor
页:
[1]